之前在網站上逛阿逛的,就看見這個紙雕展的訊息,感覺挺厲害的,就央求紐約特派為我們實地走訪了一下。特派說la vie的眼光很準,展覽果然很有看頭!《SLASH, Paper under the Knife》就翻成「刀口下的詩」好了。
Boussard Reifel      
紙,在今日生活最平常不過的必備品,在遠古的中國,紙為歷史遺留下了記載文件,為中世紀歐洲傳播知識開啟了文藝復興。一顆樹木經過了抽剝、去雜、漂白、烘乾成為乾淨薄白的媒介;它,可以是一張彩色的宣傳單、加入文字後成為傳閱的書,組裝後成為包裝容器,而對紐約的Museum of Art and Design博物館來說,紙,經過了思緒的層疊、切割、變形,轉化成了藝術。
這次《SLASH》展覽召集了全世界45個國籍的藝術家,猶如集中給藝術家們出了一個功課──雕刀下的紙 。一個既定的媒介、一個單一又擁有塑性的本質,人為紙呈現新的面貌,以百張白紙的層疊,以動畫的形式雕刻,形成3D的原件,並以紙張切割引出光線與黑影。

真遺憾沒辦法到現場感受紙╳藝術帶來的震撼!就讓我們隨著紐約特派的眼睛和筆觸,感受一下紙雕藝術的創意靈感吧!


DSCF3891.jpg
↑大廳的天空中也以紙作為display。
(攝影©Sunny)


◎揮灑,以紙為墨by Andreas Kocks
Andreas Kocks

Site Installation指的是裝置藝術依照展覽場地改變藝術形式的創作方式,而Andreas Kocks正是一位擅用場地做為創作畫布的藝術者。博物館的電梯門一打開,入眼的就是沾滿黑墨的墨汁打在迎面而來的白牆上;遠看,濃黑強烈地甩在純白之上,近觀發現黑墨為紙,Andreas Kocks以紙雕刻3D浮貼的形式轉換水滴滲染與乾去的動態。對於滲與乾的觀察,讓他將這細微的自然行為化為裝置藝術的主題。對Andreas Kocks而言,工藝的細膩度為創作的基本要件,越大的展場,似乎越能提供他一片能瀟灑揮毫的畫布。此次SLASH展覽最吸引人的號召便是在開展一星期內,所有入場參觀的人,都能欣賞到Andreas Kocks現場裝置「Paperwork #701G (In the Beginning)」的工作過程。(攝影©Christoph Knoch)


◎於穿梭中感受能量 by Olafur Eliasson

 

Olafur Eliasson
Olafur Eliasson的作品「Your House」,是一本書,是個動畫簿本,讓人讚嘆之處,不只在於細膩的雷射雕法,而在Olafur將自己丹麥的住所,以平面呈現3D的動畫思緒,在覆蓋與翻頁的動作後,才發現一頁頁雕刻像是引導著觀賞者觀賞著房子不同的空間動線。以創作大型裝置藝術著名的Olafur Eliasson,是世界級藝術家中最喜愛讓觀賞者親身感受圍繞著自然元素的藝術者;他在紐約著名的布魯克林橋下的《Water Fall》展,在東河以鋼管架高,抽引河水造成人工瀑布的大型作品,震撼人心。然而此次「Your House」與大型創作的不同處,是以一本小而巧美的書,讓人看見藝術者的分享能量與多元創作力。Olafur的創作魅力,不在於自我宣洩,而是簡單的讓觀賞者,在穿梭的環境裡簡單的感受到創作的愉悅。(圖片提供©Tanya Bonakdar Gallery)


◎收藏雲風律動 by Mia Pearlman

 

Mia Pearlman


遇見Mia Pearlman的作品,似乎,是在暴風經過的狂亂後,雲在亂攪中平靜的散去。沒有人能如Mia Pearlman以紙雕呈現風與雲的自然律動那般自然浪漫。她曾說自己的即興創作,是一種對真實自然那稍縱即逝的聽禪冥思,於是,她的作品與人有一種大地母性的溫柔,讓人想收藏那份自然的安靜於家中,這也是她的創作能廣為採用成大眾室內裝飾的元件之因。此次展出作品「Eddy」以Museum of Art and Design場地為創意結構,採玻璃窗與凹陷的牆垣為創作故事的發源,立體割裁的紙片由凹牆中盤旋而出,如風與雲和盤根錯節卻攀飛的藤,讓人不經嚮往地向陽光源頭處探索,猶如古人的桃花源,經過紙洗鍊的探索,發掘在博物館光外的那頭。(攝影© Jason Mandella)


◎破碎文字的對話 Georgia Russell

 Georgia Russell
紙,寫下文字後,成為書;書,用來記載,傳遞人類歷史知識。但對Georgia Russell而言,書,是她拿來切割創作的工作媒介,她要將訊息在一個想像的實體裡抽離出來。所展出的「The Story of Art」原本是PHAIDON出版社於1950年出版,銷售全球四百萬本的藝術歷史寶典,但Georgia Russell不願讓此書流於50年來的舊貌,經過藝術者的手,她希望在人們轉眼過的一瞬間,就能感受到The Story of Art散發的語言。在這個刻亂了張揚如羽翼的硬殼書內,紙內的文字轉化為藝術故事的一部分,她解構了書的本質、建構了一個想像的藝術實體。她愛書,更因為如此,她希望書不止只能經過視覺成為知識的工具,而能讓人延伸享用五感。當你在博物館看見這件作品,看不見破裂切割裡的文字內容,但是好似聽到了一種非言語的對話,那麼藝術,便存在於你了。
(圖片提供©England & Co Gallery)

●Slash: Paper Under The Knife
Place/Museum of Arts and Design
Add/2 Columbus Circle, New York
Date/→2010/04/0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a 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