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AL24004.jpg  
圖片提供◎斐仕

現在有了iPhone,有了電腦,要知道時間好像非常容易,我們還需要腕錶嗎?
於是一天,我決定將我的腕錶留在桌上,看看那是一個怎樣的生活。
結果:極度不便!
當我在人潮擁擠的藍線捷運上時,為了知曉赴下一個採訪還剩多少時間,匆忙之間,捷運上卻擠的連從包包中翻找手機的空間,都極度欠缺。更遑論看時間。
另外一次,我正急著趕著某班高鐵,急著要看還剩多少時間,想到手機在包包中,在包包中尋找的時間,又不知道要花去多少,於是放棄。
生活開始逸出一種不確定感。
這才知道,原來腕錶的設計,是多麼方便,因為就在手上,所以只要一個動作,時間馬上掌握。
如果用的是smart phone,還必須從慌亂的包包中找出手機,再觸碰手機,才能看到時間,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腕錶的產生,的確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於是我們開始思考,是不是該深入了解這樣重要的設計與工藝,從200年前由兩位女性帶出了第一只腕錶的可能,開始談起。

Queen of Naples.jpg   
圖片提供◎Breguet

P49 a_150.jpg  
圖片提供◎Patek Philippe

現在許多男生愛的腕錶,過去卻是由女性所開創,或許是許多人難以想像的。
但如果你知道,在腕錶前的懷錶時代,許多男性認為腕錶的尺寸過於秀氣,因而難以接受。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在分秒必爭的戰場上,因為腕錶的便利性及軍人配帶的陽剛形象,開始扭轉了腕錶在世界的形象。
進入石英時代後,腕錶成為大眾可以隨意親近的單品。

當精工在 1969 年推出第一款石英錶 Astron時,改變了計時的歷史。.jpg   
圖片提供◎SEIKO

就像iPhone、iPod是一個設計的傳奇,腕錶的出現,其實也是。
歡迎大家一起進入腕錶的世界,穿梭歷史200年,與我們一起了解在La Vie觀點中,一定要知道的30只錶款以及5位重要的當代製錶師,看設計、看工藝,讓我們一起了解在那方寸之間的細膩美學。

琺瑯與腕錶的美麗交會。

arceau_email_petits_chevaux.jpg   

圖片提供◎Hermes

這是航行於宇宙間的太空船還是錶?進入20世紀後期,機械錶不再只是工藝、機芯、深奧的同義詞,而開始從外型、時標呈現,到材質,激發出無限的創意。2010年獲得日內瓦高級鐘錶大賞「最佳設計和概念錶大獎」的「HM4 Thunderbolt」,這艘由Maximilian Büsser 設計,並與Laurent Besse 及Beranger Reynard一起合作的錶款,根本就是一艘航行於宇宙間的太空船,讓傳統2D扁平化的腕時計掙脫束縛,往3D的空間飛行。

HM4_FACE.jpg   
圖片提供◎MB&F

Van Cleef & Arpels - Jean-Marc Wiederrecht.jpg
製錶師Jean-Marc Wiederrecht,複雜的機械原理,在他的詮釋下,都變成了一首首浪漫寫意的詩句。圖片提供◎Van Cleef & Arpels

Jean-Marc Wiederrecht在2010年為Van Cleef & Arpels製作的「戀人之橋」(Le Pont des Amoureux),時、分針轉化為一對相愛的情侶,在12點整時終於遇見彼此,卻必須馬上分離,迅速逆跳回錶面的左右兩邊,只為了讓時間繼續運轉。

Van Cleef & Arpels - Poetic Complications - Pont des Amoureux.jpg   
圖片提供◎Van Cleef & Arpels

 

想了解更多的腕錶,快翻開1月號 La Vie雜誌吧!

→買本期雜誌就有機會獲得【朱宗慶打擊樂團2012超級音樂會 擊度震撼】價值NTD3600票劵喔!(詳見讀者回函)

La Vie93-封面.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a 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