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很多數據的顯示,倫敦依然面臨著金融危機、歐債的壓力,失業率疲弱不振,那麼,7月即將到來的倫敦奧運,究竟會端出什麼樣的好菜,再度站在世界的焦點上呢?2011年底就已拍板敲定的企劃題目,在訂定題目與搜尋資料花費了不少的時間,究竟倫敦這個大多民眾已然知悉的城市,能用什麼角度、讓大家看到倫敦的再造與契機?

 

_DSC9254  

 

由Popoulus的Rod Sheard所設計的倫敦主場館與藝術家Anish Kapoor所設計的世界最大的公共藝術軌道塔。(攝影/連美恩)

距離倫敦奧運僅剩50天,La Vie在五月中來到了倫敦出發前已然感受到執行的困難度對於一個即將舉辦大事的城市,可想而知世界各地如雪片般飛來的訴求一定無暇顧及抵達第一天La Vie即與前倫敦發展局副局長Peter Bishop再度見面。作為前倫敦發展局副局長的他2006年被倫敦市長任命作為Design for London總監,令人看到倫敦政府將都市改造與設計部獨立出來的魄力與前瞻性設計創意成為都市再造的一種重要手法不言而喻也宣告著未來的城市與人們脫離不了創意與文化作為全球三大城市之一的倫敦,向來以商業與創意聞名,第三度舉辦奧運的倫敦,自然也要以不同以往的主軸,重新贏得世人的眼光,環保與藝術的並行,這場盛會,不只是運動員的活動,更是全世界都能夠參與的大型Party。而開幕的活動更是令人期待,聽聞所有的表演員都簽訂了保密條款,在六月份時即將進行密集的排練。開幕時英國搖滾團體Coldplay 英國愛樂樂團保羅麥卡尼等等都會參與演出喔

 IMG_6331  

 來到國家美術館前的特拉法加廣場,臨時架起的大螢幕,準備播映由皇家歌劇院晚間將上演的歌劇普契夫《La bohème》,突然而來的陣雨,依然趕不走倫敦人對藝術的熱情而這也是最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令人感動的部分。(攝影/LaVie)

 以「留給下一代更好的資產」打敗了備受看好的巴黎,這幾年來無時無刻看到了倫敦爲了奧運又做了什麼雖然環保議題作為發展經濟的手段,然而當英國人規劃一場奧運,卻不僅是一夜風光因為在我們看到各國策劃大型賽事後留下的卻是一堆閒置空間。爲了避免蚊子館的產生爲了振興經濟也爲了改造污染犯罪與貧窮問題嚴重的史特拉福,倫敦這次來真的﹗

IMG_6217  

英國建築師Zaha Hadid所設計的游泳中心,兩側的臨時座位區可在賽事後拆除,以符合未來社區居民適合使用的尺度與空間。(攝影/LaVie)

_DSC9146  

奧運場館附近的水道。(攝影/連美恩)

 

 _DSC9345  

在奧運賽事期間,可以搭乘水船來往場館之間。(攝影/連美恩)

_DSC9304  

主場館運動員入口。(攝影/連美恩)

_DSC9350  

史特拉福附近的環境,藉由河道整治,綠地的規劃,讓以往備受污染的工業區翻轉新生,工廠外圍的街頭塗鴉,成為最佳的裝飾品。(攝影/連美恩)

花費149億美金的倫敦大夢以永續與藝術企圖重塑這個世界的城市我們從東倫敦總體營造中看土壤整治能源再生、交通運輸、低碳運動、減法建築,再輔以原就興盛的文化與藝術,形成一個強盛的環保藝術鏈,這是倫敦給下一盛事的備忘錄又將給未來新城市什麼樣的新概念本期La Vie以環保與藝術作出發,實地探訪倫敦,從土壤整治、再生能源、社區發展、場館設計如何運用最少的材料、最環保的方式,讓賽事結束後不造成當地環境的負擔;再從創意的角度,看即將舉辦的文化奧運、美術館、藝廊、表演團體、設計如何在奧運開幕、倫敦街頭、甚至全英國各地發生。

 說的故事很多,在這次走訪倫敦的同時,英國的設計與創意最令人感動。千年老城的變身計畫,很多很多的可能,都隱藏在那來不及探索完的故事與生活的肌理中,2012的倫敦,30年後的倫敦,綠與藝術將是永不停歇的思維。

短短的採訪行程,或許無法感受太多環保觀念的落實,卻無時無刻的存在於美麗的環境中。藉由倫敦企劃的誕生,希望藉由倫敦的手法,帶給台灣一些啟發。 

 

文字/廖淑鳳 攝影LaVie、連美恩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本期La Vie!LA VIE 2012-06封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a 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