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吳書萱】


陳曉朋自台北藝術大學畢業後,即赴紐約Pratt藝術學院攻讀藝術碩士,之後參與格蘭菲迪蘇格蘭駐村計畫,沉澱六年再次出國深造。她選擇墨爾本,在這座擁有全世界密度最高的藝術家自主空間(Artist Run Initiative/Space)的城市裡,陳曉朋重新地位,作品反芻生活經驗,輔以她在部落格發表的文字記錄「繪畫筆記」(paintingnote.blogspot.com),清晰地描繪出自我的創作輪廓並再現這座城市。

巨大星空的點,無限水平的線,明朗色塊的面。這是南半球大陸的空間體。(以下變體文字均節錄自陳曉朋的「繪畫筆記」)

La Vie:當初為何選擇去墨爾本念藝術?
陳曉朋:因為考量到經濟與效率,澳洲學費不似歐洲昂貴,且不用再學第二外國語言。當時申請到雪梨、坎培拉、墨爾本三個城市的學校,其中位於坎培拉的澳洲國家大學學術排名最高,但有位老師建議我最好選擇與藝術較為親近的環境;墨爾本是澳洲的藝術中心,且去過的朋友也說那裡的藝術氛圍較重,所以我去了墨爾本大學的維多利亞藝術學院,之後再轉到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美術學院完成博士學位。


「和紐約給我的感覺相反,墨爾本的物理(外在)樣貌是水平的,我的心理(內在)狀態是垂直的。這大概是地球兩邊的一種自動平衡現象。」


La Vie:相較於紐約,墨爾本給你的感覺如何?
陳曉朋:墨爾本城市景觀(物理樣貌)是水平的,沒有摩天大樓,不似一般大城市或台北,住宅人口密度那麼高。攻讀博士的期間,比起過去在紐約的生活更偏向封閉內省,抽象地進行自我對話,所以如同一種垂直狀態。


「墨爾本有全世界密集度最高的藝術家自主空間(Artist Run Initiative/Spac),它們通常隱身在狹小的巷弄和破舊的公寓中,屬於樸實無華的陽春空間。在這些秘密基地裡,年輕藝術家發表未必成熟,卻帶有鮮活色彩與能量的作品。即使不一定有明天,藝術家自主空間總是散發出一種青春時光與事物開端的美好氣息。

La Vie:作為一位藝術創作者,你怎麼觀看這座城市?
陳曉朋:墨爾本擁有全世界密度最高的藝術家自主空間(Artist Run Initiative/Space),如同台北早期的「乒乓」、「新樂園」或伊通,沒有商業色彩,而是屬於藝術家們自己聚集的小天地。全澳洲最多畫廊亦在墨爾本,這邊的人喜愛藝術,並且會在生活中接近藝術,就交通、城市規劃而言,對藝術家生活也是相當友善的。


La Vie:墨爾本藝廊的特色?
陳曉朋:墨爾本的藝廊規模比較小,但各有性格,分布上也有一些地域特色,例如Richmond有一條Albert St.,共7家藝廊同時開在那條街的前後巷弄。市中心區的Flinders St.循著格子狀街廓走,也可發現數家藝廊,因為地段關係多半傾向華麗路線,其中以全墨爾本評價最高的Anaschwartz藝廊為代表。Brunswick和Northcote區域因為地處偏僻、房租便宜,遺留許多舊時廢棄廠房,現在也成為許多藝術家的工作室,我那時便住在Brunswick。另外Fitzroy區有一條街就叫Brunswick,充滿藝廊、設計師手工藝品店和咖啡館,也別具風情。


「墨爾本,這個城市一天有四季。」
「只有在墨爾本,你才能充分體會收看氣象報導的重要性。」
「天空與海邊的藍色、樹葉與草坪的綠色,以及太陽的黃色。這是墨爾本夏天的
三原色。」



La Vie:根據你的觀察,墨爾本城市文化為何?
陳曉朋:墨爾本的巷弄文化很發達,小巷子裡隱藏許多塗鴉作品和Café,身置其中非常舒服享受。很多人會用「歐洲風格」形容墨爾本,我覺得並不公平,墨爾本自有氣質,又更精緻一些,很多店營造的氛圍讓你會想要賴在那裡一整天;市中心內的新舊建築共融也是經典的城市景觀樣貌。


La Vie:生活上有什麼有趣的經驗?
陳曉朋:交通非常便利,我是一個路癡,但在墨爾本比較沒有這個問題,從任
何郊區到市中心只要20分鐘,我都是騎自行車來往。墨爾本人很愛在自家庭院
BBQ,頻率之高,堪稱典型澳洲的生活文化,舊時從歐洲移民的過程十分艱辛,所以男主人主掌的BBQ讓女主人可藉此休息,聽說背後有這樣的典故。一天之內的氣候變化很大,出門隨時要準備雨具和外套;季節顛倒也是南半球的特殊之處,我到現在依然覺得夏天裡的聖誕節很奇妙!


La Vie:對你而言,墨爾本是什麼顏色?
陳曉朋:飽和乾淨的顏色、綠色;墨爾本的城市規劃上留有很多綠意,也很適合
騎自行車。


「我在墨爾本的作品,主要都是直線硬邊的構圖,只有第一件與最後一件是圓形的構圖。從開始到結束,這當中有一種奇妙的巧合。」
「地圖是一種由真實景觀簡化而來的平面圖,它的畫面往往具有一定的結構性。這種結構反映了真實社會運行的系統與方法。」



La Vie:你在墨爾本時期的創作很多都指涉方向,例如以地圖為藍本,這跟你當時生活的體會是否有關聯?你從地圖上看到了什麼?
陳曉朋:因為我是路痴,在紐約的時候還沒認真看待地圖,通常是隨手去地鐵站拿一本。後來來到墨爾本,地圖是帶我認識這座城市的工具、一個圖中圖的概念,從自然景觀和城市規劃轉變而來,尺寸迷你且經過化約隱含結構性,但又要能再現城市樣貌,對我來說一方面很真實,另一方面卻又很抽象,非常有趣。我在墨爾本時期的作品從小單元開始,學校的地圖到整座城市的架構,還有文字的部分,如同一種自然巧合。


「澳大利亞是個奇怪的國家。
住在那裡的時候,你每天抱怨它。要說再見的時候,你開始想念它。」



La Vie:墨爾本連續蟬聯全球最宜居城市的寶座,你的感想是什麼?
陳曉朋:墨爾本真的很適合居住,舒服的環境,交通便利,城市規劃下的樣貌易
於親近,不會因找不到方向而產生壓力;視野開闊,人口密度又低,生活品質很
高,悠閒中帶有秩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a 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