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歐陽辰柔
攝影/Johnny Ka

離捷運台電大樓站熱鬧的龍泉傳統市場不過幾步路,星期日一早,陽光打上巷內的牆面時,坐落於北市大安區古風里的古風小白屋也拉起了鐵捲門。小小幾坪空間被琳琅滿目的工具填滿:扳手,鐵錘,線鋸,電鑽,磨砂盤……儼然就是一個維修百寶庫。附近居民都知道,若家中有什麼東西壞了,週末早上拿來這裡,在志工帶領下,幾個步驟就能讓老物件重獲新生。

_MG_9966-.jpg



一個相遇的場所
古風小白屋是由「綠點點點點」經營的分享空間。這個從出版和展場設計起家的團隊,2013年因台北市文化局委託經營的師大生活圈社區營造基地─「雲和小客廳」而正式進入此區,一年計劃結束後,在古風里里長的協助下,與社區巡守隊一起經營這個空間,以分享工具為宗旨,希望打造成里民共用的家具修理站。

「一開始我們先在這裡修自己的東西,後來大家看到,逐漸傳開,就越來越多人過來。」「綠點點點點」成員譚琪露出開朗的笑容。一般家庭很難擁有如此齊全裝備,許多工具久久用一次,與其各自應需求購買,不如開放借用,駐站志工也會教導正確操作機具的方式。「我們最想看到的是,大家願意自己學習如何修理,同時也幫忙其他人修理。」

她指出,當地居民普遍較年長,但也有一些年輕人是看到網路的宣傳而來,意外促成不同世代的交流。例如曾有一位阿姨的吹風機壞了,不知道如何修理,正巧當天一位年輕人來做手工皂,他請阿姨幫忙打皂,自己則試著動手維修吹風機。還有一位老爺爺有一台用了2、30年的電風扇故障,一般店家皆勸不如買新的,他卻捨不得丟,最後這裡的志工運用專業背景,特地回去用3D列印零件,讓電扇再度運轉。

「現代人的生活壓力很大,有時你知道自己在工作,但不知道為何工作,就會開始反思到底要過何種生活。來這邊可以和不同領域、年紀的人說話,或是和同好一起專研、討論;有些人就算不出聲,也會聽別人聊天,後來就慢慢加入話題。這是我們覺得很好的事。」

_MG_9902-.jpg

傳遞互助的心意
如今團隊運用成功經驗,進一步協助台北市大同區「小柴屋」、南機場「小牧廠」、基隆「86設計公寓」等推動社區營造活動,甚至發起「行動工具車」,把工具載至當地共用,就是希望將這種人與人互動、分享的價值推廣出去。

「將共享的概念推廣出去,大家互相幫忙互相支援,雖然團隊成員不多,但志工夥伴卻很多。」就像從前鄉村鄰舍相互照應的情景,透過修一張椅子認識住在隔壁的鄰居,這樣就算生活於都市,也不會覺得與人群相距遙遠了。

+_MG_9871-.jpg

大家一起來!讓社區更宜人居
除了協助維修器具外,古風小白屋也致力推動社區營造。去年申請台北市文化局2016世界設計之都-設計攪動計畫補助「怦然心動愛的接力-社區街角設計工作坊」,透過在地社區營造團隊與設計師、店家、居民一起參與討論,協助鄰近的5間友善店家轉化閒置空間成為里民共享的場所。例如曾幫忙鄰近社區的友善洗衣店在門口打造一排活動椅,豎起時機車能整齊安插其中,翻下則成為椅座供路人歇腳;以互助模式,再次串連起社區濃厚的人情味。

_MG_9980-.jpg

INFO/古風小白屋
Add/台北市大安區雲和街72巷9號
Web/www.facebook.com/our.greenmap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6年4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a 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