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熟悉的檔車噗噗聲響起,那聲響劃過靜悄悄的農田、魚塭、庄頭,郵差除了送信以外,還可以做些什麼?一名用相機寫日記的郵差,藉由當地的溫暖人情獲得療癒,而他所分享的點點滴滴,也記下了台灣鄉道的可愛。

1.jpg



文/FunnyLi
圖片提供/李翔

當熟悉的檔車噗噗聲響起,那聲響劃過靜悄悄的農田、魚塭、庄頭,郵差除了送信以外,還可以做些什麼?一名用相機寫日記的郵差,藉由當地的溫暖人情獲得療癒,而他所分享的點點滴滴,也記下了台灣鄉道的可愛。

李翔有個綽號叫「差差」,因為他是一名郵差。李翔在善化郵局當郵差已經當了12年,負責送善化和安定兩個地方的信。倘若要談論「路」的話,郵差可以說是這一領域的專家,任何一條在地圖上或不在地圖上的道路,只要有人家居住,有掛牌地址,都在他們踏路的範圍。
可是,李翔又有那麼一點不同,他算是一名非典型的郵差,他利用空檔時間拍照分享工作途中的所見景致,使他成為擁有3萬多名追蹤者的Instagramer。郵差是他的工作,攝影是他的興趣,當兩者碰撞在一起,卻成了一種另類的在地紀錄。

靠人情味找方向
李翔的工作從熱鬧的市區出發,沿途穿過荒涼的田區與魚塭,一天要騎上60公里。「只要離開了大街,郊區就是農業保護地,那裡有很農村的聚落、老厝、牛墟市集,對比相當強烈。」他說。郵差所服務的範圍不見得都在家鄉,像李翔也不住在善化,但因爲送信的關係,使他漸漸成為在地的一份子。
舉例來說,當地人常用的鄰里稱號,對郵差來說是必備知識。尤其是無路名區域,像是牛莊、蘇厝、鄭拐、東勢寮等,不知年代傳襲下來的稱呼方式,可能取自風土特徵或族姓人家,呼喊起來有著濃濃的在地氣息。一行短短的地址,代表著當地人對故鄉的辨認方法。
偶爾,也是會遇到寫錯地址、門牌整編、找不到路的情況,這時候當地居民的人際網絡系統,就是最有用的「活導航」。誰是誰的親戚、誰不住這裡了、誰可以來代收……就像電影《海角七號》裡老線民與綠色偵探聯手辦案,讓無法投遞的信件又獲得重生。

把送信當成巡田水
在所有郵件種類中,水電單是所有菜鳥郵差都必須經歷的基礎訓練,必定得送上幾回之後,才能算是摸熟在地,可以獨當一面。在日復一日的行路中,郵差送信就彷彿農人巡田水那般,每月一次的水電單投遞,成為鄉下空屋的定期拜訪。「今天的雜草還是那樣有精神啊!」、「能撐過颱風真不容易!」、「你沒被拆掉真是太好了。」面對無人應門的老房子,短短交付過程上演的內心戲,加深了李翔對老房子的關懷。
可是,在熟悉的日子、熟悉的路徑、熟悉的位址,有時老屋卻躺成一片瓦礫,終在歲月摧殘下靜息。離別無預警地來到,而郵差身為一位路人甲,卻只能投遞無言,用背影說再見。
「郵差是一份很辛苦又孤獨的工作,從分揀、送件到排路順,所有工作幾乎都是獨自作業,也不像上班族有交換八卦情報的茶水時間……」李翔說,在開始玩攝影之前,郵差對他來說是一份單純的工作,直到攝影引導他去注意身邊的風景,才覺得有這些可愛的阿公、阿嬤陪著,這份工作再累也無所謂了。

在路上的老朋友
郵差所服務的範圍並非都在家鄉,但因為送信久了,從一句兩句簡單的招呼累積起來,郵差對在地人竟也像鄰居那樣,變得熟絡了起來。李翔特別喜愛送信到老鄉鎮,當摩托車騎進巷弄裡的時候,觸眼所及的房子都是老紅磚蓋的,彷彿鑽進了時空隧道,回到了古早的年代。尤其是和鄉下阿公阿嬤們互動,他們平日的生活或日常談天,就是最自然不過的人文風情。
在送信過程與老人家的互動,令李翔最有感。「現在的廣告信件太多了,人們對於收信這件事也因為過於頻繁而覺得普通,不再像從前那樣充滿了期待。」他說,「大概也只有這些老阿公、老阿嬤們還會在乎收信這件事,從他們充滿期待的態度,些許能夠感受到從前人們對於郵務的敬意,十分令人感動。」

1. 臭豆腐嬤:在廟口賣臭豆腐的阿嬤,認真炸臭豆腐的神情很吸引人,在阿嬤身上可以看見一種現代人少有的堅持,阿嬤做的臭豆腐也很酥脆好吃。

4.jpg

2. 勇壯伯:戴著拯民宮帽子的阿伯,並不住在善化,雖不知他從事什麼行業,但一年四季裡頭至少有三季打著赤膊,勇壯體格讓人獻上至高敬意。

5.jpg

3. 榮民伯:這位榮民伯伯患有很厲害的重聽,互動上比其他人困難,可是久了竟然也變得有點像朋友,把郵差視為當地人對待著。

3.jpg

4. 開心農場姨:阿姨把自己的院子改造成為開心農場,她說李翔很像她兒子,叫他要常去坐,有時會硬塞菜給他,就像老媽那樣揪感心。

2.jpg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7年2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a 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