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見到陳爸,頭髮白了許多,眼睛卻依舊炯炯有神。在台東深耕18年,他創辦的「孩子的書屋」如今彷彿也正式宣告長大成人,準備走向下一階段。

L-011_F6A1664-1.jpg



文/歐陽辰柔 
攝影/張藝霖

再次見到陳爸,頭髮白了許多,眼睛卻依舊炯炯有神。在台東深耕18年,他創辦的「孩子的書屋」如今彷彿也正式宣告長大成人,準備走向下一階段。

一切始自那份「不忍心」
時間回推到1999 年,當時陳爸因厭倦台北紙醉金迷的生活,回到家鄉台東建和村,準備考個書記官,替未來的人生打算。沒想到,因為在孩子上課的學校擔任故事爸爸,讓他意外接觸許多當地孩童,並發現他們的生活艱難。很多人好幾年沒吃過晚飯,回家被爸媽打,甚至性侵。充滿正義感的陳爸乾脆開放自宅庭院,每天讓學生來聽故事,同時煮飯給大家吃。但遇到颱風寒流,全部人只能擠到狹窄的走廊,「他們說可不可以有個地方,破破的沒關係,但能遮風避雨。他們在描述的是一個家。」找了半天,最後在自宅斜對面尋覓到一間舊房子,「書屋」就這麼誕生。

028_F6A7867_PREVIEW.jpg

書屋就是你家
從第一間家門斜對面的「建和書屋」開始,陳爸和義氣相挺的朋友組成的團隊,陸續以知本國中為中心,在其學區內的國小旁租設共8個據點,涵蓋14個社區,
統稱為「孩子的書屋」。不但讓學童下課後有地方去,也方便就近「監視」。「每到畢業典禮,就是孩子恩怨總結算的時候,我要派6、7 個人去學校正門、側門、黑店⋯⋯而我在知本國中守著。」在家得不到關愛,去上課也被老師說「不來煩我就好了」,對這群孩童而言,往往只有幫派最像家。但逞兇鬥狠的背後依舊是脆弱的心靈,陳爸不僅陪伴供餐,還挺身把進入社區販毒的不肖份子趕跑,甚至自己當起補習班老師。「我來當幫主,今天開始,你們唸不會的都來問陳爸!哈哈,結果一問我真的不會。我也有骨氣,把小四到國中的教科書買齊,自己研究KK 音標。到最後課文都背到滾瓜爛熟。」最後這群地方小霸王終於打從心裡願意信賴陳爸,在他考書記官落榜時,還拿著臉盆敲鑼打鼓上街遊行,因為「陳爸不用離開了」。

點線面式地,建立社區的關懷系統
重拾孩子對學習的信心,固然是美事一樁,但現實經濟的壓力卻從沒斷過。不消幾年就燒完520 萬存款的陳爸,後來只能硬著頭皮上台北募款。孩子的書屋2007 年正式登記立案為「台東縣教育發展協會」,直到2010 年得到全家便利商店支持,獲得1/4 的零錢捐(今年會停止),加上陳爸的姊姊在網路宣傳,意外引來大量媒體採訪,捐款也隨之湧入後,才開始有穩定的薪水支付給團員,並著手規劃更長久的支援系統。

目前孩子的書屋主要工作內容分為兩大部份:照顧和社區發展。「照顧」包括孩子的課後輔導和多元活動,並藉由一位外來的專業師資,培育兩位在地志願老師,逐步讓在地的成年人也能輔導學童課業。此外,也拓及到家長,因為陳爸發現,孩童的問題其實都來自家長。他們成立「社區服務組」,由4 位專職社工藉由個案接觸,從聊天開始,逐步讓長年失業失能的父母找回自信。此外,也照顧老人和遊民,包括供餐,關懷,和提供拔草、種菜等基本工作,讓遊民與外界接軌。去年尼伯特颱風重創當地,造成許多人流離失所,團隊還花費四個月,利用萬海航運公司捐贈的10 個貨櫃箱,改造成名為「生活村」的臨時住宅,未來更希望這種建造技術模組化,應用到有需要的地方。

至於「社區發展」,主要是考量組織要長久營運,自給自足勢必成為關鍵。陳爸從環境和農業切入,和辦公室房東長租另一塊地15 年,找來擅長自然材料的李仲仁,還有簡志穎及楊紹凱兩位建築師負責設計,同時由姪兒彥凱擔任工頭,訓練一批黑孩子工班,一群人胼手胝足,用土磚自力蓋出一棟兩層樓高的青林書屋,成為協會第9 個據點,不僅奪下第三屆ADA 新銳建築獎首獎,還入圍2017 台灣建築獎。這不但讓書屋終於有長久穩固、不用擔心期滿搬家的空間,左右兩側空地還能投入農作。掛心台灣食安問題的陳爸,覺得惟有親手栽種,知曉食物來源,才能正視並愛護環境。現在除了這裡種植木鱉果,其它還有三個地方也分別培育蔬菜及百香果。至於那群每天不到八點就上工的黑孩子,在這次的實戰經驗後,習得了建造技術,今年二月在另一個地方也修建出一間「黑孩子黑咖啡」;咖啡廳延用湛盧的咖啡豆和沖泡技術,主打咖啡和百香果雞腿飯,背後用意是提供孩子正式就業的機會。當孩子擁有農業、營繕、以及服務業等各種專業的技術,就有辦法一點一滴賺取收入,最後達到自給自足的理想。

S-056_F6A1794.jpg

迎接後半段的挑戰
陳爸形容目前的路已經走了六成,但剩下四成的路,亦即從仰賴捐款到全面自力更生,其實還有很長一段,而且相當艱辛。但他始終相信,惟有社區內的人自己互相幫忙,大家的生活才有更好的可能。「社區互助可以解決所有的社區問題。」他說。這股信念像一把火在他心中綻放光芒,未來也還會一直燃燒下去。

004_F6A7747_PREVIEW.jpg

評審的話
「孩子的書屋不只幫助失學的兒童還有高中生,也做農作,還找年輕建築師來蓋房子。因為陳爸到處去募款,所以也把商界的資源拉進來。『子自教、弱相扶、食自耕、屋自造、經自濟、政自治。』這不是隨便說的,他全部都做,很全面。」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7年11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a 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