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復師,是一門具高知識和手上工夫的行業,需要的毅力更是難以想像。我們拜訪正修科技大學的文物修護中心,透過採訪四種材質的修復職人,揭開藝術品「治療」的神秘面紗。

002_F6A4161_PRINT修.jpg



文/歐陽辰柔 
攝影/張藝霖

文物修復師,是一門具高知識和手上工夫的行業,需要的毅力更是難以想像。我們拜訪正修科技大學的文物修護中心,透過採訪四種材質的修復職人,揭開藝術品「治療」的神秘面紗。

油畫與木質修復
由於油畫和木質的修補過程類似,所以通常歸為同一組。作品送抵時,會先了解損害的情況,透過測光等方式了解上面的筆觸和壓痕的狀態,再拍照完成建檔動作(又稱檢視登錄)。為避免修補時因脆弱而受損,會先使用如日本長纖維紙,替畫的正面作暫時性保固。接著使用真空加熱充氣桌,讓膠附著,增加畫布背面的支撐,完成「托裱」。繃好畫布後即可清潔,用具分為乾式的吸塵器和軟毛刷,以及濕式的棉花棒等兩類。之後便進行補色。值得留意的是,許多藏家認為塗上凡尼斯(Varnishes)的畫作看起來更鮮艷明亮,但倘若作者原先創作時並未使用,則修復時為了尊重原作,並不會另行添加。

004_F6A4182_PRINT.jpg

紙材修復
分為中式的水墨畫軸和西式的獎狀及紙本檔案兩大類。常見問題包括裝裱的膠帶殘留、或日久生褐斑,這時需要調配適合的藥劑,進行局部清潔。倘若整張變黃,會先測試媒材,若為水彩一類易溶於水的顏料,則先加固,再放入過濾純水槽,透過沖洗或靜置等方法完成清潔。若遇破損,會用其它紙張於後面補上,黏合劑則使用「煮糊」而成的漿糊:使用日本進口小麥澱粉加入適量水,並以木棒攪拌煮稠,重點是不能有化學添加物摻入糊中。另外和油畫的道理類似,若原本的書法或繪畫筆觸磨損褪逝,修復時則僅處理到紙張修補與清潔,而不會模擬作者的筆法將畫作「補回」。


006_F6A4210_PRINT.jpg

009_F6A4254_PRINT.jpg

陶瓷修復
由於最常遇到的狀況是碎裂,故檢視登錄完後,會進行組裝測試,了解是否全部碎片都在,以及有無肉眼不可見、有裂卻沒有斷的紋痕。此外,為避免最後因角度問題無法補回碎片,也會先決定組裝順序。因材質較堅固,可使用超音波槽清洗,除去鈣化物等雜質。黏接時用的膠越少越好,以免其厚度影響組裝的精準度。太易裂開的部位會在斷面加不鏽鋼的暗釘,缺片則填以補土再用顏料上色。有些修復師會在最後進行全面光滑的「罩光」處理,但若要保留表面細節則不做。修復師表示要秉持「學著膽小」的態度,寧可不處理,也不要強修,避免製造更大的傷害。

011_F6A4311_PRINT.jpg

青銅器修復
和陶瓷器不同,金屬不太有碎裂的情況,而較常出現銅鏽。銅鏽又分堅硬乾燥的穩定鏽,和疏鬆潮濕的不穩定鏽。前者會保護原件,後者則因遇酸雨等含氯離子的外在因素而生成,會繼續腐蝕,故得清除。清潔時會使用毛刷去灰、棉花棒搭配溶劑、或用手術刀直接刮除等方法。若有缺損則補齊。比起木器等材質,為讓補色動作可逆而選擇水溶性的水彩,金屬製成的藝術品多半放在戶外,故反而選用不容易被(雨)水洗去的壓克力顏料補色。最後再加上保護蠟即告完工。有些雕塑因過於龐大,甚至會出動至少兩人一組的修復團隊,直接到現地搭起鷹架執行駐點修復。

016_F6A4375_PRINT修.jpg

正修科技大學文物修護中心
成立於2005年,為國內擁有最完善設備和團隊的文物修復中心之一。團隊人數約為40人,除了提供各類媒材創作品及物件的修復,也有專業的藝術典藏管理銀行。從建立正確的存放觀念、器物補修、到長期保管,都有完整服務。art.csu.edu.tw/atcrs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8年1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a 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