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東京確定拿下2020年奧運主辦權,舉國歡騰,當天日經225指數狂飆逾四成,再加上安倍經濟學,東京的未來似乎有了一些曙光。

La 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高麗音;攝影/許翔、Thomas K.】
_MG_0190.jpg

食物本身都具有不同的滋味,不僅是有機比化學的好吃,更是生產過程、烹調方式、品嚐方式的總和。」徐仲與樊秀玲主廚,曾在有機食材超市freshONE共同主持一場「醬油、豆腐、慢食╳法式料理示範」的講堂,從樊秀玲現場料理的鹹培根蜜棗捲、芝麻豆腐釀番茄等菜餚,學員又重新理解了醬油與豆腐兩樣常見食材的背後歷史,隨著飲食文化而緩慢演變,這是料理教室除了學做菜之外,更深一層的意義─懂食。

La 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Keep Calm & Cook On
敬!廚藝教室的美味人生

學習烹飪和學習食譜進行烹飪之間有很大的差別。「食譜真的必須管用嗎?事實上,它的價值遠不只教會人們做菜那麼簡單。」英國國寶級美食作家尼哥爾·斯拉特(Nigel Slater)坦言自己不喜歡食譜,他在自己編寫的食譜《食慾》(Appetite)一書中將它們比喻成緊身衣,當某人因為一道食譜管用而稱讚這本書時,他承認自己會感到很傷心。
你知道嗎?洛杉磯公共圖書館中的食譜書籍,疊起來足有366公尺高,在普通家庭占用的比例也常高過育兒書籍;食譜的價值,其實遠不只教會人們做菜這麼簡單,它還拉近了你與食材之間的距離。
「回家吃飯」是許多出外人最沉重的鄉愁,餐餐外食麻痺了養成不易的味覺,使我們與食材的關係愈來愈遠,即使擁有高級食材與一流廚師的手藝,若沒有用一種「為某個人著想」的心情與熱情來做菜,餐桌上也不會充滿歡笑。對烹飪有興趣的「業餘美食家」在料理課找到與食材對話的途徑,接著傳十傳百,燒出Cooking Class的全球大流行,人們將「學料理」作為社交互動的重要環節,成了出國旅行的首要目的,「分享」,則是美味下的終極調味。
這期封面故事蒐羅世界各地、各種型態的Cooking Class,讓你與食材的距離逐步拉近,再將你所愛的書、電影或城市,大鍋煮進,與食物共同化為滋養心靈的能量,今夜、ご注文はどっち?(今晚,你點哪一道?)

La 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專訪桃居店主 廣瀨一郎

【文/Kimi Huang;PHOTO/Johnny】

廣瀨一郎於1987年東京西麻布創立知名的陶器店家「桃居」,以其深厚經驗與品味獨到的眼光,深入日本各地挖掘優秀的陶瓷器皿作家,被譽為日本陶藝界意見領袖、及日本最受信賴的器皿人氣店主。這次特別邀請他與La Vie分享對於食器的想法與熱情。

La 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