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發跡於日本的非營利組織green bird讓「撿垃圾」成為年輕人間趨之若鶩的新活動,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態度。小動作、大影響,green bird領著志願者們撿起的不僅是垃圾,更撿回了城市迷失已久的、那份對於土地的情感與鄰里之間的社區意識。
【文/邱瓊慧;圖片提供/green bird】
目前分類:LaVie 建築 (7)
- Aug 06 Wed 2014 14:33
撿回城市遺落的社區意識──green bird
- Aug 06 Wed 2014 14:24
來自海邊的風,能解都市的渴──專訪《CASA BRUTUS》藝術總監藤本泰
由日本知名平面設計師藤本泰(Yasushi Fujimoto)成立的藝術空間gallery ROCKET,預計於2015年在新虎通開設新店。對他而言,虎之門雖然安靜,但許多改變即將到來。透過他親切的分享,一個充滿涼意與優雅人群的虎之門意象,逐漸清晰。
【文/歐陽辰柔;圖片提供/gallery ROCKET、日本國家旅遊局】
- Apr 08 Fri 2011 14:05
謬思勢力崛起
天災人禍頻傳的三月,我們該用多少時間與精力才能將殘破復原,
尤其,311地震更讓我們更震撼於大自然的力量,
那麼作為人造自然的建築,到底又該怎麼思考,以合乎和諧共生的意涵,這些都是建築界不斷討論的命題之一。
而La Vie 四月號,我們少了點艱澀的建築語言,多了些軟調輕鬆的內容,
為的就是讓建築這樣專業而一般人不容易親近的領域,以一種生活美學的角度引介給大家,一同感受建築美學的能量,帶給我們周遭環境又有何影響
插畫,將每位建築師的神韻都畫出來了
- Jun 14 Mon 2010 21:46
安藤忠雄V.S.龍巖人本──21世紀唯一「櫻」宅,終於破土囉!
龍巖人本邀請安藤忠雄設計墓園,是老早之前就計畫好的事,在今年的六月五日才正式破土,開啟一場耐力與財力的建築接力戰。這並不容易,安藤忠雄在破土典禮現場說,其實在建築技術不難突破,最難的是周圍「生態」的營造,這極需要時間,最少,需要十年才能完工。
- Mar 12 Fri 2010 18:35
理查‧羅傑斯Richard Rogers@北美館
「我心目中真正的美,來自於社會與文化的動態活動,而非建築本身的美學設計。」
77歲的羅傑斯,投入建築設計四十餘年,發現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居住在都市,卻有越來越多人往郊區移動,以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他認為,站在生態保護的觀點,應該把郊區留給大自然才對,公、私部門必須積極改造都市空間,讓城市中的人生活得更好,正是建築師的社會責任。
「羅傑斯提醒了我們,建築的確是最具社會性的藝術。」2007年 建築界的諾貝爾獎──普立茲克獎,評審團讚譽羅傑斯的成就:「或許一個建築師最需要堅持的,就是做好一個世界公民的角色。」
普立茲克獎評審團的讚辭,說羅傑斯是「都市生活的擁護者,他相信城市有潛力成為社會變革的一種催化劑」,一如2006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將金獅獎的「終身榮譽成就獎」頒贈羅傑斯,肯定他不只「創造」城市,更在「形塑」城市為適於人居的環境,營造永恆與美。
- May 13 Wed 2009 13:18
伊東大師來台灣!
親愛的La Vie讀者們可別錯過了: )
高雄市政府主辦「與國際建築巨劈對話-世運主場館設計建築師-伊東豐雄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