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水晶城市

對於文字工作者如我們來說,0與1的世界,特別是虛幻的吧!

記得上禮拜公視播完電影【6號出口】後還來了一段幕後花絮,導演林育賢回憶起他選角時問試鏡者的最後一個無厘頭的問題是:「你相信外星人存在嗎?」最後選出的小天、彭于晏和韓國女星,不約而同的都回答是!林育賢說,【6號出口】的演員是必須相信這件事情的。

這天,當我在捷運上用著smart phone瀏覽網路上的各式消息,並看看信箱有哪些新信時,發現了吳季璁的展訊。吳季璁以一種藝術圈中難以看見的幽默筆調(通常藝評都像是博士論文,即使讀過老莊也很難揣測出解背後的玄機),並解釋起藝術家這一行是怎麼回事,而《水晶城市》這個展覽就是他從抽象轉向面對真實生活的一個展覽。

他說:
有另一個不可見的世界,但我們每日生活其中,它是由電子設備、程式、網絡、媒體、訊息所構築,我稱之為「水晶城市」。
用水晶命名,是因為它就像晶體的成長,其中的各個元素,按一定的內在規律與邏輯自動的組構衍生出來,更無盡的蔓延擴張。
它是如此透明、輕盈、不可見又毫無量感,卻投影出另一個無比真實的世界。
那裡是我們精神的寓所。


Web 2.0之後,我們所生存的世界,似乎又離真實更遙遠了些。不過就像林育賢的演員必須相信外星人的存在,活在0與1的世界,不管是藝術家和文字工作者都將發現另一個真實的世界。

以下轉載吳季璁的策展文,和大家分享他有趣的觀點。

================================
雖然當個藝術家活動已經6、7年,不過成為“職業藝術家”卻是近一年的事,它的意思就是“專注以藝術為終生事業的人”。

某種程度上,我過往的作品一直都很純粹,以廣泛的影像形式為主,思考影像的本質,也透過影像去討論“觀看”。也許就像從前的生活如此單純,對藝術的思考也很專注卻狹窄。

曾經天真的以為弄出很“厲害”的作品,就能讓你撼動世界,帶來嶄新的思考改變一切。後來才發現,最好是那麼簡單,舉目環顧你週遭的台灣當代藝術環境,自以為是在賣廣告型錄的藝術媒體、整天裝神弄鬼的藝術評論(真該送他們去國語日報作文班)、偶爾兼差捧場的part time 策展人(到底有沒有人真的在做研究)、和只想著炒短線拼現金的local畫廊(你沒聽過雷洛說﹕如果我要貪,就要貪一億。),這四條斷腿可以把藝術家撐上國際藝壇才有鬼……喔!對了!當然還有粉碎性骨折的美術館和藝術學校,不過礙於篇幅有限可能不夠罵他們,再另闢專文討論。

所以藝術家在這環境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以下部分可作為高中畢業生選填志願的參考):

業餘路線。想辦法找其他工作糊口,業餘時間有機會就來創作一下、參加一些商業性或娛樂性的展出,聊以自慰。其中比較代表性的工作是從事設計和教職,而後者危害最為嚴重,這些人往往終其一生因為過太爽在藝術上無甚建樹,更糟的自己也搞不懂藝術在幹嘛,但是每天都要教導學生又怕被學生發現,只好裝神弄鬼把藝術搞的很玄。不過其實也是人之常情、情有可原,如果我在數學系交高等微積分,我可能也會幹一樣的事。

職業路線。又可以細分為靠攏公共資源,和靠攏藝術市場。前者大致包含以各式補助維生的補助型藝術家,以各式駐村維生的駐村型藝術家,和以各式案子維生的包案型藝術家等。後者進入市場,本來也就是經營藝術事業的正常途徑,但礙於藝術市場的風氣和專業度,往往不得不快速商品化,所以又可以再分為成功與失敗兩種,成功者賺了很多錢後怨嘆藝術成就不被認同,失敗者怨嘆藝術成就不被認同媽的又沒賺到錢。

寫到這發現在台灣當藝術家真悲哀,很難跟我爸媽說,這是個有尊嚴又有前景的事業。不過也有一些少見的特例,可以跳出環境的侷限,比如說,陳界仁。特例聽起來比較屌,或許這才是值得努力的方向,藝術本來就是因為創造性的特例才有價值。

寫了廢話這麼長,翻譯費好像會很貴說……所以言歸正傳,我對藝術的思考,也逐漸從抽象的、形而上的思辯,轉向面對這個世界。

我的意思是,試著去描述我對這個當代世界的感受和想像。

水晶城市

有另一個不可見的世界,但我們每日生活其中,它是由電子設備、程式、網絡、媒體、訊息所構築,我稱之為“水晶城市”。

用水晶命名,是因為它就像晶體的成長,其中的各個元素,按一定的內再規律與邏輯自動的組構衍生出來,更無盡的蔓延擴張。

它是如此透明、輕盈、不可見又毫無量感,卻投影出另一個無比真實的世界。

那裡是我們精神的寓所。


●吳季璁個展──水晶城市Crystal City
Date/10/3→31
Add/台北市伊通街41號2、3樓
Web/http://www.itpark.com.tw/exhibition/data/267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a 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