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右側入口,像是一座數位森林導引著我們,藝術家曾偉豪親自替我們示範如何與他的作品《在 聲中》互動,必須運用自己的雙手或雙腳,觸碰感應膠帶以發出聲響,單隻腳或手都不行喔,因為是必須利用身上的電流來感測的。這些組織起來像森林的圖像,是藝術家從一些對話和自然環境錄音擷取下來的頻率圖。(攝影/La Vie)
跨入了2012年,先祝各位新年快樂呀!
2012即將為我們揭開的是預言家所諭示的大變動?還是一個全新重生的宇宙時代?不論如何,生活總該來點創意洗滌心靈。
如果你的假期想來點不一樣的方式來渡過,就絕對要到北藝大去看看這個展覽,絕對令你收穫滿滿。尤其當我們對於藝術總有個隔層紗般的難以親近,數位藝術這類在台灣發展還未長久的範疇自然就更需要更多的推動來讓人們知道,到底科技與藝術的結合可以多有趣?在稱為科技大國的台灣,自然更有優勢的去發展數位藝術。1992 年,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創設了科技與藝術中心,一直以來都是數位科技發展的重要單位,許多年輕的數位藝術家也都是出自於此呀。
在2012年元旦開啟的「超旅程-2012未來媒體藝術節」,集結了國內外尖端數位藝術家與表演團體,以美學為聚焦,融合表演、聲音、影像、遊戲、生活與科技、多媒體聲光及跨領域互動,令人期待的是,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首獎得主加拿大藝術家Herman Kolgen也獲邀來台,名單開出,編輯群們也都相當興奮呀!因為在2008年錯過了大師演出,這次絕對不要再錯過了。
現在就跟著La Vie的腳步,先來線上看看這些精采的內容吧!
看看這個由藝術家李明道所設計的《DaDi》置於關美館門口跟大家Say Hi,橘頭DaDi 的蜘蛛造型機器人,有一對喜歡窺視的大眼睛,不安分的四處張望,不喜歡寂寞,專用表情跟觀眾搭訕。(攝影/La Vie)
而入口處左側則是由臺北數位藝術中心的《黃安妮計畫》,這個計畫原先為機器操偶與人的互動演出,然而這次的展覽當中,僅由機器偶呈現,藉由模擬梨園戲肢體動作的人偶,擺動姿態別具獨特的視覺感。(攝影/La Vie)
在導覽當中,大師Herman Kolgen在排練當中來到現場,Herman甫於法國與馬德里演出完就搭機來台,在國外許多事務所都在放大假的時候,Herman大師工作滿檔呢。這次還在轉機過程中抽空接受採訪,親切無比的他,這次會在1月6號跟7號帶來特別的演出。(攝影/La Vie)
由四位年輕藝術家林昆穎、陳志建、張耿豪及張耿華組成豪華朗機工,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其作品《游泳》以長方形排列的日光燈管,描述著緩緩動作著的波浪,藝術家參考了水中運動,象徵著生命體般的律動,創作脈絡上試圖使科技更接近原理哲觀,凌駕於人本的感性之上。當觀眾安靜時,會發現節拍器像是指揮棒一樣主持著節奏,燈管也隨之律動。(攝影/La Vie)
涅爾茲‧ 維爾克(Nils Volker)作品《Seventy-Five》。由許多白色枕套組構成一個矩陣型置於挑高的空間中,透過控制器將垃圾袋以漲氣與消氣的運動,象徵了一種生物體般的活動。而隱藏的風扇會發出很響亮的運作聲。(攝影/La Vie)
茲摩恩(Zimoun)《80 prepared dc-motors,cotton balls, 60x60x60 cm cardboard boxes》,這次無法來台的藝術家,由助手完成的作品,利用收集來的紙箱與棉球,建置了聲音的建築平台,在機械式的律動中發出了一種低鳴。(攝影/La Vie)
這位被稱為錄像藝術之父、已故的藝術家白南準作品《萊特兄弟》,在台灣很難得能看見他的作品這次也邀請來台展出,雖然他的作品並那麼高科技,在早期卻相當經典並具有時代的價值。他把一系列的電視機組合在一起,將自己對科技的熱情轉化成飛機的形式,呼應著萊特兄弟對於人類飛翔的信念。一般人認為電視機都是獨立的盒子,而白南準戲謔的解構這個常模看法,要大家跳脫這個盒子思考。(攝影/La Vie)
旅居紐約多年的藝術家黃世傑,作品《EX-C-FB-Clear (KY)、EX-C-FG-Clear (MRB)、EX-C-FR-Clear (WM)、BSB-G》以通電的風扇搭配許多家用製品、束線帶、水瓶、燈具、電腦零件、廉價電動玩具等等的人造素材組成成一種有如生物體一般的結構,其中,一件螢幕中呈現的還是紐約市長的眼睛呢。這是藝術家對於生存在惡劣環境下的生物,受適者生存定律的驅使所產生的進化與演繹。(攝影/La Vie)
王連晟的作品《再生運動》,相當有趣的是他收集了很多遭淘汰的二手光碟機所製成的互動裝置,其中運動的方式來自於網路上的資料,當觀眾站在並置的光碟機前,電腦接收網路封包,速度的快慢就代表著有多少人在傳遞訊息,有如置身於資訊的洪流之中,此種身體感,正是來自於快速製造中已被廢棄光碟機無機的運動產生。(攝影/La Vie)
北藝大數位藝術實驗室FBI Lab(許素朱、陳家文)& 淡江大學WMNL/WANT Lab(張志勇、石貴平)所研究的作品《蘑菇總動員-無線感測人文樹道》,原先置於校園之中,是台灣第一個以無線感測網路技術應用於人文生活休憩空間的互動數位公共藝術,當民眾走在其中,透過真菌的無線感測,可以自己隨意的譜曲,作品包含兩種互動模式:1. 音樂互動模式、2. Twitter 社會話語互動模式。(攝影/La Vie)
蒲帥成作品《築霧》,這件作品編輯部看了很喜歡呢,作品構想主要來自他所居住的城市與住家,他把環境影像轉換成向量動畫,並將之投影在水霧上面,像是建築師常用的平面圖啊。重新定義充滿霧的空間用線條、點和影像。當下流行的3D 電影是利用兩眼視差構成立體幻象的原理,作品則是轉換2D 動畫,創造裸視3D 並且可觸摸的實像,打破現實與虛幻的界線。這件作品也獲得第九屆的桃源創作獎。(攝影/La Vie)
王仲堃《交響樂計畫–壹、機械提琴》作品,這件作品源自於2010 年與雲門二團編舞家黃翊邀約的共同創作計畫,嘗試各種與舞者互動感測的方式,這次展覽哲則為演出計畫中四件裝置中的一件機械小提琴,並將舞者的角色替換為現場參與的觀眾,觀眾可揮動肢體與音樂互動。(攝影/La Vie)
《一百萬個心跳》,這件極富互動性的一件作品,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FBI Lab.(許素朱、林經堯、陳家文、陳瀅中、林俊賢、林世昌、余孟杰、張耿豪、張耿華)的裝置藝術,很特別的是觀眾可以藉由無線感測器ZigBee 與作品進行互動,一旦蒐集完一百萬個心跳後,便可使胎兒誕生。當你的性別、血型、生肖等身份資訊與心跳脈搏、情境感知的行為,都會決定胎兒最後的孕育狀態與樣貌。在超音波中的兩個嬰兒圖還會因此打架,這時你你必須拿著奶瓶餵食,使其恢復心跳,相當有趣啊。(攝影/La Vie)
此外還有很多互動性的作品,FBI Lab沉浸國畫《十猿圖》,這件作品將中國近代著名的水墨畫大師溥心畬創作透過投影大範圍的投射,你可以拿著香蕉道具,把猿猴引誘至畫中的正確位置,寓教於樂的方式,還可以仔細觀察出大師水墨畫中的筆觸與細節。(攝影/La Vie)
這次的數位藝術作品相當多,除此之外更囊括了動畫領域的作品,這次邀請國內知名動畫策畫人陳怡菁小姐規畫的「加拿大傑出動畫精選」,選出十部近年來所製作的動畫短片: 有傳統的手繪、偶、拼貼動畫、真人表演到數位3D電腦動畫。在影片類型上,除了有敘事性、自傳性的《禮拜天》,《缺陷美》、結合舞蹈音樂的實驗作品《舞蹈的虛與實》,《馬莫里》之外,也有實驗性的前衛創作《印刷原色》,《造型遊戲》。精采的是,還難得地邀請到加拿大電影局資深動畫電影製作人馬克‧貝特朗Marc Bertrand,舉辦一場關於動畫與故事敘述的精彩講座。
除了在國內外的四十餘件的作品與動畫精選外,還有許多活動,對於想要深入探討或親自體驗藝術科技創作的民眾們,藝術節之講演活動規劃還邀請了韓國白南準藝術中心主任朴東泉Manu Park與日本橫濱美術館首席策展人天野太郎Taro Amano來台參與「未來媒體藝術願景論壇」︰還有藝術家馬諦亞‧卡薩諾Mattia Casalegno的「藝術家工作坊」,體驗以腦波儀進行藝術創作的真實樂趣。
如果在煩惱著春節九天怎麼安排,關美館的《2012未來媒體藝術節》真的是La Vie大推薦的展覽,絕對讓你可以在關美館待上一整日。這樣的策展計畫不僅具有教育意義、推廣藝術與創作之外,重新整合屬於台灣數位媒體藝術的脈絡。
最後,別忘了1月6號與7號Herman Kolgen大師的演出啊,他將與北藝大師生所組成的交響樂團合作,大師在每次創作當中都會因應不同的國家重新將創作做詮釋,這次捨棄西方樂器,並結合Herman創作的一段影像譜即興演出。期待中,La Vie編輯部也即將出動去觀賞啦。
文/廖淑鳳、攝影/La Vie、圖片提供/台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
(圖片提供by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
About「超旅程」- 2012未來媒體藝術節
Time/即日起~02.19
Add/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
Price/免費
Web/官網
留言列表